首页

女王的马桶奴

时间:2025-05-23 04:23:33 作者:辽宁省开展党建引领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试点社区建设培训 浏览量:75441

  央视网消息:辽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地之一,眼下全省秋粮收获进度已超90%。水稻作为辽宁的第二大粮食作物,今年全省耕种面积超过750万亩。如今‌的水稻不仅在产量上实现了稳中有增,品种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、优质化的特点。

  这是沈阳市苏家屯区的8000亩高标准农田,最近,这里的44个水稻新品种陆续收割。这些新品种集合了辽宁省内十几家科研机构最新的育种成果。

  这44个水稻新品种中,包括高产抗病品种、杂交稻和优质高食味品种。这些品种在常规杂交育种的基础上,融合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育种新技术,不仅提高了选育效率,对水稻产量、抗性以及品质提升也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。

 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,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消费者对于稻米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  辽宁省水稻种植除了依托广阔肥沃的黑土地自然优势,粮种的更新发展在稳产增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而通过良种良法科学结合,不断挖掘水稻品种的增产潜力。据统计,2023年辽宁省水稻单产为550公斤,总产超410万吨。

  辽宁:产业链不断延伸 打造水稻循环经济新模式

  随着水稻产量的提升,其相关产业链也在探索中不断延伸。盘锦市作为辽宁省水稻主产区之一,今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九成以上。在这里,优质的稻谷不仅可以化身为品牌大米,还能衍生出稻米油、白炭黑等高附加值产品,通过对稻谷的精深加工,实现了水稻循环经济新模式。

  传统粗放型水稻加工是以制取大米为主要目标,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米糠等副产品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,稻壳随意抛撒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一道难题。这是盘锦市的一家稻米深加工企业,车间里排满了用于提炼稻米油的生产设备。

  此外,在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稻壳,如今也实现了不出厂区就可以被有效利用。

  盘锦市某稻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况冲称:“通过自主研发,将稻壳作为原料进行充分燃烧,为厂区提供配套的蒸汽,并实现余量上网。企业群全年可以自产蒸汽18万吨,年加工产出的发电量是1200万千瓦时。”

  那么,稻壳燃烧后产生的稻壳灰如何处理,这也是水稻循环经济中难以突破的环节。普通稻壳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在14%至20%左右,燃烧后产生的稻壳灰二氧化硅含量会提升到80%以上,这对白炭黑的提取具有重要价值。白炭黑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,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补强剂以及饲料的载体添加剂。

  况冲称:“我们首次创新地使用了可再生的稻壳原料生产白炭黑,替代了传统的矿砂原白炭黑,解决了水稻循环经济最难解决的一环——固体废物的排放问题,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。”

  记者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,目前全省从事水稻加工规上企业和合作社超400家,加工产品以稻米为主,加工链条向稻壳、碎米、米糠的综合利用延伸发展。

  陕西彬州:农机“加速”秋收 新品种新技术保丰收

  从9月下旬开始,陕西彬州市的玉米就开始收割,目前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收割期了。今年的收成如何?有什么新技术?一起去看看。

  在陕西彬州太峪镇,收割机正在抓紧时间抢收玉米。

  玉米连秆带穗被卷入收割机中,金黄色的玉米颗粒很快就从输送管里倾泻而出。今年,当地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,推广玉米机收、秸秆粉碎还田“一条龙”作业。

  为了提高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,彬州市农机推广中心组织了本地80多台农机,并跨区调配了200多台作业农机具参与玉米收割工作。

  彬州市山坡地块较多,地形相对复杂,为了保障玉米丰产丰收,当地从种子开始,通过试验、鉴定和评价玉米新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、丰产性、抗逆性等综合性状,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。

  今年,当地种植玉米13.87万亩,目前已收获了13万多亩,预计10月底能全面完成收割。 【编辑:梁异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台办:在“备战谋独”上的投入越多 给台湾带来的危害就越大

国防部敦促有关方面立即撤走“堤丰”中导系统

平台整治不良商家,优化生态环境,原本就是必要之举。拼多多之外,不少平台也在纷纷打击不法商家。比如有平台就在持续打击在快递中塞名片的引流行为;也有平台在持续关闭虚假营销的账号。

【最华人】王子江:贯通中日技艺 用水墨语言弘扬中华文化

哨声吹响,首先上场的是高中男子组,两队队员在绿茵场上奔跑、拦截、过人、射门、防守,尽情展现力量与技巧,观众席不时传来阵阵加油助威声。

一见•总书记为何强调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厦的“基石”“栋梁”?

泉州市五交科技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贾强说:“梅竹书院致力于搭建促进两岸交流和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,不断促进两岸青年了解交流、建立友谊。”

美洲不应再有“门罗主义”

杨合庆表示,草案着重从宏观层面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作出规定,旨在保障能源安全,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性发展,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。主要内容包括:健全能源规划体系、完善能源开发利用制度、加强能源市场体系建设、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和应急制度、加强能源科技创新等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